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

【区域·城市】资源型城市七台河的转型之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七台河正在面临这一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马玉忠 ●尹海超 | 黑龙江报道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煤炭资源丰富,以盛产优质焦煤而闻名全国,是全国三大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经过5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七台河累计为国家贡献煤炭6亿多吨。

曾经,与国内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七台河以煤炭为主的产业非常突出,煤及煤相关产业占全市GDP总量的5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税收的70%、就业人口的60%。如今,七台河可开采的煤炭资源明显减少,2009年,国务院确定七台河市为第二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煤城”七台河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极为紧迫。

面对这一严峻的课题,七台河市提出了“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发展理念,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发展,如今,七台河工业经济中非煤产业比重已由2007年的39%升至2012年的44.0%,食品、家具、建材、机械、新材料等非煤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增强。

城市转型 迫在眉睫的任务

10月18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宽阔的依七(依兰—七台河)高速公路上,“七台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园林城市”、“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一张张巨幅宣传牌映入眼帘。

采访约在七台河市长韩立华的办公室里进行,面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韩立华开门见山:“转型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和思想认识的转变,其根本是摆脱对资源的固守和依赖,核心是解决经济结构单一问题,在措施上要敢于放大、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非煤替代产业,不断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思路,为城市转型搭建有力载体。”

韩立华用“一煤独大”来形容七台河。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七台河因煤而兴,是一座典型的以煤炭经济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生产的优质焦煤著名全国,以煤炭为主的产业主导了全市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焦炭产能达到1000万吨、甲醇产能40万吨、焦油加工产能60万吨、粗苯加工产能10万吨,煤化工产品达20余种,是黑龙江省煤化工产业链条最长、规模最大、产品最多、效益最好的地市。但是由于几十年的大面积开采,资源储量日益匮乏,已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受国内煤焦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影响,以煤、焦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结构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韩立华表示,煤炭资源虽然濒临枯竭,但是城市的人力资源、精神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却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才能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发挥新生主导力量,“一煤独大”的格局才会变成“多业并举、百业俱兴”的良好局面。

p-62

2011年,七台河市开工建设北岸新城棚改居住区。

新型煤化工 把煤“吃干榨净”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七台河正在面临这一挑战。

“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鲜明,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枯竭,资源产业开始萎缩,产业效益开始下降,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越来越薄弱。七台河正是这种情况。”韩立华说。

“既然城市缘煤而生,就要认真分析煤、研究煤,让原煤转身,不能再以量取胜,要做好深加工、精加工这篇文章,培养接续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产品优势,进而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链优势。”这是韩立华对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定位,力图以此跳出产业衰退怪圈,发展循环经济,为城市经济转型赢得机遇。

走进七台河宝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室,针状焦、甲醇、精苯、蒽醌、咔唑、硫氨、精制洗油、矸石多孔砖等产品整齐的排列着,让人很难想象这些产品和原煤究竟有什么关系。

面对记者的疑惑,该公司事业部经理马庆介绍说,“这些都是煤炭资源产业链延伸产品,我们就是要把煤‘吃干榨净’,让原煤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

“为提高有限资源的科学利用水平,打通煤化工产业向精深细下游产业链发展的关键节点,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以醇、酸、烃、醚、脂及下游产品和炭质材料、清洁燃油等产品为主的多元煤化工产业体系,探索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结合新途径。”七台河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七台河市积极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在煤炭资源一次转化基础上,重点以新兴煤化工产业园区为集聚平台,整合资源,发展以焦油、煤气、苯和焦炭为原料源头的四大延伸产业链条,力争打造全国煤化工产业核心基地。

目前,七台河宝泰隆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及5万吨针状焦项目、隆鹏1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龙盛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已在原煤产业延伸项目上占据鳌首龙头,宝泰隆30万吨甲醇制芳烃项目、龙盛达15万吨筑路沥青项目等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专业化产业园 助力城市转型

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包括新兴木制品产业园区和七台河经济开发区在内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七台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城市虽缘煤而生,但绝不能固守煤、依赖煤,要以煤为基,安全发展、循环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层次和竞争实力,逐步形成新的非煤支柱产业集群。”韩立华说,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是七台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构建支撑转型的产业体系,而产业体系的构建关键是要有产业园区的支撑。

在七台河新兴木制品产业园区里,双叶家具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双叶家具是国内实木家具制造业排名前5名的企业,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500多个地区和城市。

依托新兴木制品园区及双叶家具这一城市名片,七台河市积极发展以家具为重点的木制品产业,木制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中国·七台河家具节自2008年创办以来,不断完善展馆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扩大辐射范围,提升展品档次,2010进入“全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百强”,现已成为东北最具影响力的家具产销对接平台。

2008年启动建设的七台河经济开发区,在短短的5年内就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实力。提及入园企业质量及规模,七台河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尹训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入驻开发区的非煤企业已达到32户,总投资50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税收8.5亿元,就业7000人。

此外,七台河市还规划建设了定位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黑龙江东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及金沙绿色食品产业园、外贸出口加工产业集中区等专业化产业园区。

“专业化产业园区的建立不但使非煤经济形成规模,而且为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了有力平台。”七台河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志介绍说,两年来,七台河市共新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06亿元,是前三年总和的3.2倍;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3个,固定资产投资达64.4亿元,是前三年总和的2.1倍。目前,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非煤产业项目,正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投资软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及政府服务环境为七台河市发展多元化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实惠。

“产业园区是项目建设最根本的支撑,但更为关键的是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发展的软环境。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韩立华说,立足于打造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的“洼地”效应,七台河相继出台了经济开发区、再生资源利用园区招商优惠政策、鼓励产业项目建设优惠政策、打造优良服务环境的行政审批政策、鼓励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了税收上“三个百分百返还”政策、行政收费上“零收费”政策、项目审批手续办理上企业与行政部门“零接触”政策等,旨在制度层面上把改善发展环境工作做实、做好,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优良发展环境。

今年7月,七台河出台决定,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7项,下放15项,转变管理方式19项,合并24项。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中七台河先行一步。

“为了切实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我们成立了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的督办小组,下最大决心和气力争取把我市打造成全省政策最优、环境最好的地市。”韩立华说。

据了解,七台河在发展环境建设上,确实是用实功、动真招。今年5月30日,该市检察院会同全市45家行政机关和司法部门联合发起“服务非公经济发展软环境测评活动”,对全市7种类型企业发放软环境测评表,征求非公企业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对测评反映出的问题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市长针对反映的问题亲自过问、亲自督办,问题严重的按规定严肃处理,使改善发展环境的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惠泽民生 城市转型的根本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发展问题,同时要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民生所盼就是老百姓幸福的落脚点。”韩立华说,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能增加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拉动了当地建筑、建材、运输、物业、餐饮、家电、家具等相关行业的兴旺,这个现象在七台河市近两年尤其明显。

众所周知,煤炭型城市的老城区几乎都是采煤沉陷区,因此,为了尽快解决煤矿棚户区改造问题,七台河市在2012年就已全部完成总建筑面积390.5万平方米的煤矿棚改房的开工任务,现已完成240万平方米。2011年,七台河市开工建设了北岸新城棚改居住区,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2万平方米,24688套。总投资39亿元。经过两年的建设,2013年9月份全部竣工,建设住宅137万平方米、22626套。目前已有15888户居民告别低矮的棚户区,在入冬前喜迁新居。

为解决城市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七台河正全力推进桃山水库二期工程和城市引水工程,并全力加强对桃山水库上游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居民饮用水质检验检测和临近水源地垃圾处理场综合治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增加净水工序、改善净水工艺等措施,千方百计保证水量和水质,让广大市民吃上更加放心的饮用水。

七台河统筹规划民生事业的发展蓝图,制定了《七台河市重点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的方式,计划在3年时间实施7个方面43项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约144亿元,在运作机制上,确保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切实落在了惠泽民生上。

“社会与经济、煤与非煤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用创新的手段去创造,一个因煤而生的城市一定会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韩立华说,七台河非煤工业比重平均每年上升两个百分点,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非煤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空间布局集约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作为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七台河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既有优势,也有短板。”七台河市长韩立华坦言,虽然走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但七台河市持续健康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网络编辑:曦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