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科教 > 正文

人民日报:英语改革,利兮,弊兮?

文章导读: 英语学习在中小学被弱化,国家花大量经费培养的专业教师或闲置或将流失。

日前,北京市公布未来三年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中考中,英语的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高考中,英语分值从150分降到100分。

方案公布之时,正值“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在京举行,主办方对114位参赛选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1%的学生认为中英文学习不存在矛盾,主张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在“第二课堂”而非应试教育。

此番改革,利兮,弊兮?记者专访全国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刘兆义和北京四中外语教研组组长李俊和。

记者:这次改革是一个结构性的调整,包括分值变化、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对此,您如何解读?

刘兆义:我期望改革能带来良性结果,以加强听力权重为例,把听力的分数权重提高到全卷的50%,能促使北京初中教学对听说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李俊和:针对口语权重的加强,我有个担心,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能写短文,能听懂一般速度的口语,能有初级对话能力,还要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如果听力占一半分,势必引导老师上课花一半精力去练听力。那阅读、写作、说的时间必将大量减少,事实上,阅读是获取更精确更复杂更深刻信息的手段,不应被忽视。

记者:这次改革之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改革必然会带来阵痛,阵痛过后会达到理想的目标吗?

刘兆义:教学过程,考试和评价的改革都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内容。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三个问题:要让学生到哪里去?怎样激励、指导、帮助学生到达那里?如何判断学生已经到达那里?考试改革的力度大,只能说明原有考试的形式、内容等尚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达到目标的情况,以及某(些)学科的考测权重在综合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中不恰当。北京这次改革就是期望中考和高考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李俊和:我个人的担心是,英语学习在中小学被弱化,国家花大量经费培养的专业教师或闲置或将流失。对于学生来说,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孩子英语水平不会受多大影响,而广大工薪阶层和农民孩子的英语水平则恐怕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另外,有关降低英语分值就能给学生减负的说法我也不同意,英语分值下来了,其他科目分值增加了,学生依然会为取得高分而压力重重。

记者: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依然张不开嘴、英语学习承载了浓重的功利色彩,这是饱受诟病的英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次改革能对改善这种情形带来帮助吗?

李俊和:阅读水平高,口语水平低,不主要是英语教育的问题,而是应用机会的问题,要想改变现状,需要从小班教学、完善英语听说环境等方面入手,而不仅仅通过考试与评价。

刘兆义:教育部考试中心多年来在英语改革上,在坚持“能力立意”方面已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考测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听力、阅读和书面表达的内容已达到近80%的分数权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的确是存有一些操作和技术方面的困难和顾虑。如“口试”说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就存在有效性、公平性等诸多困难。又如,一旦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其保密性和公信度是否能够保证?

因此,教育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通过考试改革就能完全解决的,应该从文化土壤和社会氛围上树立大众外语教育的理念和定位,重运用,减少功利之心,重提高综合的人文素养等方面入手。记者 赵婀娜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