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产经 > 正文

“十二五”以来纺织业新增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文章导读: 自主创新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引领作用,“十二五”以来,纺织全行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达到4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经济网讯(记者 王山山)11月1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表彰了为我国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技术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技术能手,评选出“纺织之光”科技奖130项,其中一等奖项目14项、二等奖项目42项、三等奖项目74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会上表示,自主创新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引领作用,“十二五”以来,纺织全行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达到4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96项科技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制修订完成并发布实施了360项标准。

孙瑞哲介绍,今年“纺织之光”科技奖获奖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学研联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获奖项目中产学研联合有5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43%,更是分别占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项目的71.4%和53.5%。例如,由苏州大学与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真丝新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了高弹性、高回复性的高性能真丝新材料,解决了真丝面料的易皱难题。

二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学科、跨领域优秀科技成果日益增多。获奖项目中,由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HP全自动电脑横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由浙江大学、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XJ128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项目涉及技术领域宽,集纺织、机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为一体,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彰显了创新实力和活力。

三是高性能纤维材料开发及应用依然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14项一等奖获奖项目中,高性能新纤维新材料开发及应用项目有6项,例如,由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工业化成套技术”、吉林碳谷碳纤维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年产5000吨PAN基碳纤维原丝关键技术”、天津工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熔融纺丝法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纺织高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是,节能减排技术持续发展。今年印染领域获奖项目25项,其中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项目11项,占印染获奖项目的44%。为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开创了新局面。

五是,高端纺织装备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纺织产业升级提供了高端装备保障。例如,由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CM101-350型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该设备集洗涤、柔软、烘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一机多用、高效节能环保,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