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证监会处于史上“最严执法期”?

【金融·资本】肖主席的监管风暴升级了

记者注意到,近期证监会通报的调查案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信息披露违规,二是IPO核查带出的问题企业,三是恶劣的欺诈发行案件。

p-64-1

CFP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勇 | 北京报道

10月18日,杭州解百(600814.SH)历时一年多策划的资产重组被证监会叫停,原因是参与重组的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

杭州解百的有关方面被稽查立案,只是近期证监会对众多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进行立案调查的冰山一角。

据记者了解, 8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以来,证监会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明显加大。

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只在2013年9月份,单月启动案件调查39件,为今年前8个月月平均立案量的1.5倍。

一位已从上市公司卸任的财务总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感觉近期肖钢主席打击违法违规的力度加大,而且办事作风雷厉风行。”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参与案件调查的人手比以往多,稽查执法力量有所加大,案件由立案到处罚的时间也缩短了。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在8月19日证券期货稽查执法工作会议上提出,决定新增600名稽查执法人员,实现全系统稽查执法队伍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记者注意到,近期证监会通报的调查案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信息披露违规,二是IPO核查带出的问题企业,三是恶劣的欺诈发行案件。

p-64-2

严打信披违规

10月11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一口气通报了多家因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名单。

其中珠海中富(000659.SZ)在收购子公司资产中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且资产评估机构北京恒信德律未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恒顺电气(300208.SZ)未按规定披露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关联关系;欣龙控股(000955.SZ)未及时披露签署的房地产开发协议;四海股份(000611.SZ)涉嫌上市公司诉讼事项未披露;迪威视讯(300167.SZ)则虚增与部分客户间发生的营业收入;友利控股(000584.SZ)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分析人士认为,证监会如此密集地披露信息违规的行为较为罕见,而上述立案调查的公司违规行为,则涉及信息披露违规中的虚假披露、滞后披露、遗漏披露等。

肖钢日前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资本市场是基于信息定价的交易市场。“让中小投资者充分享有知情权,公平获得应当公开的全部信息,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

“市场主体合规的信息披露对于解决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惨痛的教训即是光大乌龙指事件。在乌龙指发生后,光大证券在外界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对冲操作,最终构成内幕交易,害人害己。”北京一私募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8月30日,证监会对光大证券开出了被外界认为是史上最严厉的罚单——光大证券被罚没资金超5亿元,四位高管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证监会认定光大证券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即着手反向交易,构成内幕交易。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自8月19日《意见》下发后,证监会给市场的信号是案件从调查到处罚是从重、从快、从严,一是查处力度加大;二是对调查的时间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执法链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旦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的,将严肃查处。

IPO核查逼退三成排队企业

IPO(首发募股上市)暂停已经超过一年,拟IPO排队企业日渐增多。随后,证监会从去年底启动对拟IPO企业的专项财务核查。截至今年10月11日,证监会通报,IPO财务核查历经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自查、发行审核部门对自查报告进行审阅、证监会组织会计师进行抽查等三个阶段,目前现场检查工作已完成,相关意见陆续反馈给发行人和中介机构。

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随着IPO核查风暴进行,一些报告期业绩不好甚至信息不规范的企业可能会主动提出撤回申报材料,以免被查出问题。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检查过程中,共622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268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占此前在审IPO企业家数的30.49%。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专项IPO核查中,拟IPO企业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丰节能”)和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已移交稽查部门。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天丰节能在报送IPO申请文件及财务自查报告中涉嫌虚假记载,相关中介机构光大证券、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涉嫌未勤勉尽责、导致出具的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等违法违规行为。天丰节能和相关中介机构均被立案调查,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移交行政处罚委员会审理。

前述财务总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证监会启动的IPO财务核查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具有震慑作用,让那些抱着闯关心理上市的企业不敢以身试法。“不管如何,证监会通过IPO核查,将一批财务有问题的公司挡在了资本市场门外。”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顶格处罚财务造假企业

继证监会对万福生科案、天能科技案涉案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10月15日证监会对新大地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有数名当事人被顶格处罚,对市场参与者形成了强有力的执法威慑。”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上述三个案件均属于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类案件,属于证监会近期重点打击的案件。

其中万福生科已经通过发审委审核并上市发行;新大地通过发审委审核,但在上市发行前夕受到媒体质疑,随后向证监会提出终止IPO申请;天能科技尚未经过发审委审核,但在招股书预披露后,受到媒体质疑,随后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说,万福生科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在发行上市后违反信息披露义务,数额巨大,其部分违法行为涉嫌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已被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万福生科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暂停保荐业务3个月,并处以罚款和没收业务收入,平安证券相关负责人及项目保荐代表被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此外,记者获悉,另外两家企业天能科技和新大地虽然未完成上市的最后一脚,但仍受到严厉处罚。其中中介机构不乏有人受到终身市场禁入的顶格处罚。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天能科技、新大地两家公司虽未取得发行核准,但其IPO申报材料有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严重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秩序;相关中介机构在开展保荐业务或证券服务业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欺诈发行行为触动市场根基,涉众面广,严重践踏市场公信,危害极大。

面对证监会开出的罚单,有市场人士感叹,证监会处于“最严执法期”,监管风暴正劲。但重监管,却正是证监会将工作重心向事后监管转移,履行“两维护、一促进”,即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监管思路的体现。


(网络编辑:曦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