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区域·城市】以生态为魂:酉阳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工业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但是,我们必须认清,酉阳的山很美,酉阳的水很清,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决不能为了发展工业而忽视和破坏生态环境,决不能把污染带到酉阳。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雪莲 董陶 夏一仁 | 重庆酉阳报道

2008年,陈勇履新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其农林生态学、经济学的专业背景和在江苏建湖任县长5年的工作经验引人关注。但对于陈勇而言,如何发展酉阳地方经济,不是经验的照搬,而是因地制宜的完善。

“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至关重要。”陈勇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酉阳的发展思路5年多来不断优化完善,从“四大战略”、“四轮驱动”到以生态为魂的“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都符合酉阳阶段性发展实际,对促进酉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要工业,更要蓝天

2008年,在工业方面一直未有起色的酉阳县在“上级”安排下,计划上马一个30万吨的林浆纸项目,因当地干部从专业和管理水平上对于这样的“大项目”没有驾驭能力,陈勇由此进入重庆市委组织部拟选拔交流任职干部的考察视野。

的确,“工业强县”战略是陈勇来酉阳后的第一选择,他将其作为第一方略放在了酉阳“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之前。因为 ,“没有工业,一些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就无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就提不上去,县域经济更会缺乏经济增长点。”

酉阳的生态环境,让陈勇产生了 在酉阳做一个有益实践的愿望:“西部地区是我们最后的一片蓝天了,西部地区的工业步伐,不能再走东部老路。”

那一年,为了给这位即将上任的新县委书记的“老项目”提供原材料,酉阳规划在荒山上种植200万亩杨树,工厂则计划建在风景如画的乌江边上——现在的龚滩古镇地区。

抵达酉阳后,陈勇首先考察了这片杨树林。他清醒地看到,酉阳这片当时既缺水又瘠薄的山区根本不适宜杨树生长。“10年前酉阳栽下的40余万亩杨树,后来只长到了拳头粗。”

“每年120万立方米的木材供应量根本无法保证。”陈勇跟在场的干部算起了经济账,更可怕的是,“沿海地区有大江大海可以排污,酉阳只能渗入地下或排入乌江。”

“工业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但是,我们必须认清,酉阳的山很美,酉阳的水很清,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决不能为了发展工业而忽视和破坏生态环境,决不能把污染带到酉阳。”陈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造纸项目被否决了。

“回头来看,造纸项目没有落地酉阳,绝对是一件好事情。”酉阳县发改委主任吴凤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酉阳失去了一个污染项目,却保护了青山绿水,也才成就了今天优美如画的龚滩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GDP换不来的。”

自此,酉阳县对工业发展开始了史上最严的措施:聘请专家成立了酉阳县工业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新上工业项目进行严格评审,对污染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由于始终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酉阳几年来全力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干扰。“我们依托渝湘高速公路道口和渝怀铁路酉阳火车货运站规划建设了工业‘一区四园’:小坝全民创业园致力做特做优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板溪轻工业园重点打造医药(食品)、电子、服装产业,如今已成为重庆市两翼地区发展最快最好的园区;龙江重工业园以重化工业为主;渝东南现代物流园则立足渝东南、对接中西部、辐射大武陵。”吴凤连介绍说。

据悉,酉阳县在大力引进酉水河酒业、华方医药、和信农业、绿加饮料等环境友好型项目入驻园区的同时,县城内50多家工业企业全部“退城入园”。截至目前,酉阳全县工业企业达47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41户;2012年工业总产值65亿元,入库工业税收3.1亿元,创历年最高水平。

“认真落实工业布局,依托园区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交流,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刘戒骄对酉阳的工业发展模式表示赞同。

事实也证明,酉阳的工业实践不但没有破坏环境,反而提高了环境质量——蓝天指数2012年达342天,比2009年净增41天,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6%,成为重庆市第二个生态区县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表示,酉阳摒弃“人口——城市——房屋——工业——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形成良性循环的问题。“酉阳跨越了实物资本、货币资本、社会资本,直接通过生态资本进行发展,形成了可持续、人与自然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刚刚闭幕的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重庆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地处渝东南地区的酉阳被划分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酉阳立足实际的五年,为发展找到了答案: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为魂,以旅游产业化为龙头,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战略路径,以生态建设经济化、经济发展生态化为方向,以加快乡(镇)域、村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为抓手,加快生态建设,推进生态发展,努力把酉阳建设成为武陵山区生态经济强县,打造成中国著名、世界有名的优秀生态旅游城市。

生态宜居、人民幸福,新酉阳已经打造了一个美好开端。

p-52

图为本刊专家调研团和酉阳各界人士进行座谈产交流 本刊记者肖翊|摄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去谋划农业的发展,这是陈勇的优势。也因为酉阳坚守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为农业带来转机。

此前,“酉阳山区发展最大的缺失是农业。”陈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酉阳的喀斯特地形,农业在酉阳地区一直不被看好,比较效益每亩只有三四百元。

但5年时间过去,原来靠天吃饭的酉阳已经拥有了69家农业龙头企业,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为酉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

在毗邻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的酉阳桃花源广场下层,是酉阳通过市场化运作在综合文体中心开辟建设的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武陵山名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展销中心董事长鲁景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心汇聚了武陵山区8个区县78家企业的900多种绿色、生态、有机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2012年10月1日至今已经接待了80多万游客,销售额超过800万元,为酉阳名特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还有一些产品想进来,已经没有地方摆放了。”

陈勇指出,酉阳过去为了绿化种杨树,而现在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山区的特点把生态和经济结合在一起,改种青花椒、苦荞、高山蔬菜、水果等,这样的农业结构调整给酉阳带来了不一样的气象。

“青山绿水就是资源就是资本,这一点在酉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感受颇深。

酉阳土地资源丰富,有460万亩宜林土地,撂荒和可开发利用土地多,为苦荞、青花椒、高山蔬菜等的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也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吴凤连介绍,被誉为“五谷杂粮之王”的荞麦(俗称“苦荞”)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特产,不可多得的“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食材,因酉阳是其适宜生长的高寒山区,栽培史已近2000年。

2008年以前,酉阳苦荞由农民零星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也不高,仅仅用于酿酒。2009年,在县里的支持下,酉阳在后坪镇成立了苦荞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四川、山西等地引进良种,摸索出了多种套种模式,酉阳的农民开始学会充分利用冬闲地栽种或套种苦荞,每亩增加收入5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合作社以苦荞为原料,陆续开发出了苦荞茶、苦荞米、苦荞粉、苦荞挂面等十多个产品,连过去当废物丢弃的苦荞壳也被利用起来,开发出了苦荞枕芯。

苦荞巨大的开发价值吸引了外来投资商。福建投资商陈伙官投入3.9亿元,在酉阳组建起重庆酉水河实业有限公司,建起了年生产加工能力达7000吨的生产线,开发出了“酉水河”高、中、低档苦荞酒。

吴凤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企业没有急于建办公室,而是首先建起了生产车间,还利用收购来的苦荞老酒叩开了市场大门。”

酉水河实业集团董事长陈伙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酉阳有着上千年的酿酒历史,酒厂每年需要的苦荞原料就达1.3万吨,去年企业已经为酉阳贡献了3亿多的利税。

而酉阳生产的苦荞茶,在市场上售价已高达每公斤120元。短短几年间,酉阳就利用这一优势,使得苦荞的种植面积超过了10万亩,产加销年产值达数亿元。

青山绿水给酉阳带来的宝藏逐渐被挖掘出来。

2008年秋,受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良好发展形势和地理条件的吸引,重庆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酉阳,实施青花椒产业化项目建设。如今,青花椒已是该县响当当的品牌和酉阳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2008年末到2013年的短短4年多时间,酉阳青花椒产业从无到有,横贯酉阳23个乡镇,其中集中连片、管护较好的青花椒种植基地就达16万余亩。

重庆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渝向《中国经济周刊》详述了他们的“酉阳模式”: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农药、化肥,农户或者种植大户提供劳动力和土地,公司与农户及大户之间按照3:7的比例分享种植收益,收购价格按照近几年青花椒市场的综合平均价计算的模式,将公司和农户的利益连在一起。此举,保证了青花椒的品质、椒农的利益和积极性。

“因为对土壤、水和气候要求不高,种植青花椒改善了酉阳的生态环境,这不和良田争地的青花椒产业还获得了发改委每年800万元左右的支持。”吴凤连介绍。

酉阳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全球有八成的原料青蒿产自酉阳。在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的华武制药的带动下, 34个乡镇发展青蒿13万亩,发展青蒿种植企业 8 家,实现产值2亿元,青蒿种植户年均增收9000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怎么发展?农民怎么挣钱?这两个问题在酉阳找到了答案。”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高尚宾说。

围绕青蒿、青花椒、烤烟、苦荞、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酉阳已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15家,联结带动农户15万余户。注册农产品商标70余件,获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1个,通过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6家,“酉阳贡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成为酉阳继 “酉州乌羊”、“麻旺鸭”、“酉阳青蒿”之后的第四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网络编辑:林灵)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