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杂志文章 > 正文

经济外交更需要跨部门协调

文章导读:   经济外交的流行,正在冲击传统的外交模式、外交制度和外交理论,但是由其他经济部门来单独从事经济外交却存在诸多缺陷。   李巍   经过了多年的讨论与准备,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于10月9日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外交

经济外交的流行,正在冲击传统的外交模式、外交制度和外交理论,但是由其他经济部门来单独从事经济外交却存在诸多缺陷。

李巍

经过了多年的讨论与准备,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于10月9日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外交部在综合性大外交兴起的年代里,通过其内部的制度和机构建设,加强介入中国经济外交的政策制定和具体执行的重要举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政治和安全事务为核心的传统外交受到诸多新议题的挑战,贸易、金融、货币、投资、能源甚至包括环境、卫生等都逐渐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上讨论的重要议题。相应地,商务部、财政部、央行等都开始承担了更多的外交职能。经济外交、商务外交、金融外交、货币外交、能源外交等新名词的流行,正在冲击传统的外交模式、外交制度和外交理论。

所谓经济外交是中央政府围绕经济问题所对外展开的交往活动。经济外交在中国也并非新鲜事物,20世纪90年代中国围绕加入世贸组织所展开的一系列对外经贸谈判,就是典型的经济外交行为。

中国的经济外交,无论是商务外交还是金融外交,都由于其高度的专业性,而由具体职能部门分管和执行。商务部为了更加有效地展开商务外交,建立了几乎跟外交部类似的强大的区域和国别的司局,并且在很多国家都配备有商务参赞和商务外交官,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商务外交体系。而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也都先后成立了国际司和其他负责处理国际金融事务的机构和部门,以加强金融外交。

进入21世纪,由相关经济部门主导的中国经济外交日趋活跃。比如,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合作成效最为显著的就是金融和货币领域,它集中体现在清迈倡议多边化和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而这一成果,完全是在东亚各国央行和财政部的推动下建立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