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杂志文章 > 正文

全球央行大规模货币宽松不现实

文章导读:     张茉楠   即便各国央行有意愿想实施大规模宽松,像2008年似的力度和规模的“宽松”也难以实现。   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各国央行却表现得越来越乏力。正如国际清算银行警告的那样,“

张茉楠

即便各国央行有意愿想实施大规模宽松,像2008年似的力度和规模的“宽松”也难以实现。

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各国央行却表现得越来越乏力。正如国际清算银行警告的那样,“各国央行能做的事十分有限,它们无法修补资产负债表,它们无法提高生产率,它们也无法让政策走上可持续的道路。”

事实上,面对着持续恶化的主权债务局势,以及各国经济普遍出现的增长减缓、停滞甚至衰退现象,全球又重回“保增长”的政策轨道,货币“二次宽松”的意愿明显。

在摩根士丹利跟踪研究覆盖的33个央行中,2011年11月以来有16个央行已经采取了宽松措施,10个发达经济体中有7个宽松。而澳大利亚、瑞士、挪威、瑞典、丹麦等央行均采取了降息政策。另外,23个重要新兴市场国家有9个宽松。

但与2008年的“大宽松”相比,“二次宽松”的政策效力将大大减弱:首先,一些国家,比如新兴经济体对货币大规模放松有所顾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流动性增长了2.3万亿,全球广义货币供应M2已接近60万亿美元,至今政策刺激的后遗症还在发酵,这使得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既要对增长保持敏感性,也要保持对通胀的警惕。巴西降息幅度居金砖四国之首,而与降息相伴的是巴西股市基金资金大规模流出,该数额已经接近2008年水平,息差的减小很可能进一步降低这些国家货币和资产的吸引力,使资本外流的情况更加严重。

其次,货币刺激的空间和效力越来越小。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2007年8月起,美联储先后10次大规模降息,联邦利率从5.25%降至0~0.25%的目标区间,12次降低贴现率累计575个基点至0.5%;欧央行先后7次降低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累计325个基点至1.00%。目前,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刺激几乎用到极致,美联储近日宣称,鉴于美国产能利用率低下和中期内通胀压力不大的局面,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在零至0.25%的历史最低水平至少维持到2013年中期。而之前的QE1和QE2的整体规模已经高达2.35万亿美元。美联储越买入资产抵押债券就越给未来退出战略增加更大的难度,现在已经有很多未被使用的闲置资金,其中包括1.5万亿美元的银行过剩储备金和超过2万亿美元的企业资金,由于财政前景的不确定性,美联储根本不敢动用这些“闲余”资金。

欧洲央行也放弃了一贯坚守的“货币中立”的政策立场,转而实施大规模的债务货币化,两轮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后,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达到了3.2万亿欧元,这给欧洲央行带来了极大的资产负债表膨胀压力,未来进一步应用量化宽松的余地较小,至多是降息25个基点至历史最低水平,各国货币工具箱里的工具越来越少,未来全球央行货币决策难度势必越来越大。

最后,更重要的是,央行自身资产负债表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在财政受限的情况下,政府把“球”踢给央行,各国央行也通过扩张自身资产负债表来化解危机,从而走上了模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边界的道路,然而现在这种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随着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递减,以及此项政策能否发挥效用的不确定性增强,央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风险正在不断上升,超宽松政策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可能已经大于其积极效用。

可见,即便各国央行有意愿想实施大规模宽松,像2008年如此力度和规模的“宽松”也难以实现,货币政策刺激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不要对全球央行集体行动,再来一次大规模刺激抱有太大希望。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财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