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跃升计划:挺起吉林新型工业的脊梁

文章导读: 这是吉林工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一次嘹亮的号角响起,着眼现在,也关注未来,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成为撑起吉林社会经济未来发展变革的脊梁。

 

“不跃升就是倒退!”

这是吉林工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一次嘹亮的号角响起,着眼现在,也关注未来,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成为撑起吉林社会经济未来发展变革的脊梁。

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不仅仅是吉林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业续写辉煌,更是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跃升计划的背后,是吉林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锐意进取的铿锵有力的步伐。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吉林省组织实施了“八大产业跃升计划”。着眼“十二五”,在组织实施“八大产业跃升计划”的基础上,吉林省制定了“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两个跃升计划,相互衔接,融为一体,来推动吉林工业产业整体跃升。跃升计划,作为吉林工业一项重大战略,正在吉林大地点面开花。

老工业基地新思维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吉林工业,曾无比荣耀的在历史的画卷上写下了诸多“第一”,时光荏苒,在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长跑之后,吉林工业将如何继续抒写光荣与梦想,一边是希望,一边是焦虑。

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吉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日益突出。这些矛盾是历史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之间比例不协调、支柱产业比重过大、产业整体层次较低等。

一份来自吉林省统计局的分析认为,尽管作为老工业基地省份,但吉林省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呈现“一产高、二产低”的状况。改革开放初期第二产业比重约为53%,到2003年降为4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8个百分点。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后,第二产业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工业内部结构中,吉林省支柱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存在着产业均衡能力不强,产业抗波动能力弱的问题,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一两个产业和一两个企业“感冒”,全省经济跟着“发烧”是吉林省产业发展的写照,这一点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之下,吉林省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对传统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发展的动力何在?成为了令人关注的话题。

“不跃升就是倒退”,这几乎成为了吉林工业战线上所有人的共识。

吉林省工信厅厅长常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针对传统老工业基地时期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吉林省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划实施了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促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长期阻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问题开始破题,一个新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格局逐步显现。

跃升计划“突围”

2009年6月,吉林省正式启动实施了“八大产业跃升计划”。

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吉林省通过实施“八大产业跃升计划”,到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7万亿元,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同时,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均得到明显改善和优化。

计划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著。跃升计划为吉林省工业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快速回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快速突围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2010年吉林省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改善。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到2010年11月末,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076.5亿元,同比增长32.6%,已经迈入全国工业“万亿元产值俱乐部”的行列,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16位,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前移1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29.7亿元,同比增长20.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2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43.3亿元,增长63.5%。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213.2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增加值3755.1亿元,同比增长19.9%。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到去年三季度末,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4:57.1:34.6,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年底提高了8.6个百分点。重化工特征有所改善。截止到去年11月份,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9.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为27.9:72.1,重工业比重比上年底下降了0.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向转型化方向转变的趋势明显。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省工业39大行业全部呈现增长势头。1-11月,汽车、石化、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共实现2063.9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0.2%,比2009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此外,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医药、纺织等优势产业高速增长,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产业增加值增幅均在28%以上。

产业集聚不断增强。特色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聚特征明显。2010年,全省规划管理81个特色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接近2800户,安排就业27万人左右。全省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纺织等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助推器。

构筑未来的新型工业体系

面对“十二五”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推动全省工业产业整体跃升的高度,作为“八大产业跃升计划”的承接和延伸,吉林省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顺势而谋,为吉林省工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该计划围绕构造吉林特色产业体系,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提出了全力打造九大千亿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双翻番”的目标。即:到“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

在明确“总量”跃升的同时,计划还突出了“质”的跃升。在产业结构上,全省轻重工业比重要调整到40:60,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而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要打造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户,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0户,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00户。

跃升计划在产品结构上,将要达到两个“百分之五十”和一个“百分之四十”。即汽车配套率达到50%,轨道客车配套率达到50%,精细化学品率达到40%。同时,强化商标品牌升级,实现中国驰名商标100件,省著名商标600件,吉林省名牌350个。在技术结构上,将要达到一个“百分之五十”和一个“百分之六十”。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省主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比重达到60%以上。而在产业集聚上,将集中力量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十大产业基地,重点培育3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10个超百亿元、100个超十亿元的特色工业园区。

为实现支柱优势产业整体跃升的目标,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即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组织实施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主要内容的“百强”企业培育工程,组织实施以用能管理、新技术推广、清洁生产、节能监察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节能降耗”工程,组织实施以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程,组织实施以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素质提升工程。

随着跃升计划的不断推进,吉林省传统老工业基地粗放式发展模式将渐渐淡去,一个新型工业化基地将在关东大地上崛起。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