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长吉一体化:领跑吉林特色城镇化

文章导读: “打造双核”,这是吉林特色城镇化的新路径!

长吉产业带分布图

“打造双核”,这是吉林特色城镇化的新路径!

“双核”,就是对吉林省两个最大的城市——长春和吉林实施一体化战略,在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加速两市的融合。一体化战略,为的是把两市中间的经济洼地填高,开辟战略新高地。

“双核”,更是“双引擎”, 通过两市的辐射功能,好比母鸡带小鸡,带动周边县城和乡镇的发展,使城乡跨越,实现一体化,从而打造吉林中部城市群。

2010年,城镇化大幕拉开,富有浓郁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在白山松水间绚美登台。

长吉一体化,率先成为吉林特色城镇化的主战场。

领跑,主战场给力

“吉林如何加速发展?城镇化如何破题?”这是处在关键节点上的吉林人绕不开的难题,也是吉林城镇化道路必须做出的选择。

一体化,长吉率先突破,这是吉林特色城镇化的新路径!

长春、吉林是吉林省仅有的两个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是吉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两市山水相连,相距不到90公里,两市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40%以上, GDP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

“长吉两市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国家批复的长吉图先导区的主要腹地,也是构建以辽源、四平、松原为支点的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常晓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一体化,共同的理想,让两个兄弟城市坐在了一起,共谋发展大计。

2010年2月11日,吉林省委书记主持召开会议,省长王儒林和长春市、吉林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共同研究两市支柱产业如何协作配套,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

2月24日,吉林大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研究课题组”召开研讨会,研究两市如何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如何实现资源共享、规划共制、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治等。

6月22日,吉林省发改委首次通报长吉一体化情况:以长春、吉林两市为双核心!在1.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上,按照“提升两区、建设三带、打造若干重要节点和功能区”的布局,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全力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

7月2日,《长吉两市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新鲜出炉。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双核的融合,对长吉两市乃至全省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朱淳兴奋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从全省的发展格局看,吉林省东部是山区,中部平原,西部草原。中部是吉林省经济最活跃、交通最发达、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区域,中部率先发展,就可以形成中部崛起、两翼跟进的格局。

作为城镇化的主战场,一体化战略确立,长吉两大核心区焕发活力:

长春市加快建设“三城两区”,着力打造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九台新城、兴隆新城、长春低碳产业园、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长春空港经济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战略节点和功能区,为长吉深度一体化创造条件。

吉林市全力推进建设北部工业新区,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园区,实施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再造一个“工业吉林”。着重抓好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建设。在产业和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沿南北两条公路向长春方向靠拢。

两市合作的总体目标,就是把长吉区域打造成为在行政上相对独立,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吉林省核心区域大型都市隆起带。

“一体化”给力,正在书写1+1>2的神奇!

对接,融合“正当时”

2010年12月30日上午9点零8分,随着银色的和谐号动车在瑞雪中缓缓驶出长春站,东北地区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长吉城际铁路开通,111公里的长吉两市车程,也从过去的两小时,缩短为仅仅29分钟。

城际铁路通车,大大拉近了两市的距离,成为长吉一体化的助推器,两个城市也在加速“靠拢”:长春提出长春城市群布局要快速向吉林推进,吉林宣布沿南北两条公路向长春布局,加快两市连接,实现协调互动和共同发展。

长吉两市融合的步伐提速,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

“一体化后,两市如何发展?作为两市支柱产业的汽车、化工,如何实现产业衔接发展?”这是一体化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长吉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同城化,其关键是经济发展一体化,最终的目的是辐射带动全省发展。”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说。

产业一体化,是绝佳路径!

“长吉一体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产业衔接、错位发展。这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朱淳副市长告诉记者。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春是“汽车城”,吉林是“化工城”,长春的汽车产业、吉林的石化工业,一直是吉林亮晶晶的两张“名片”。

产业一体化,就是做强优势产业,促进结构升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拉长补短”,进一步壮大汽车、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长吉两市产业互补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

实际上,在汽车和石化产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链的短小。据统计,吉林省内汽车零部件产值仅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9%,本地配套率只有32%左右。

2010年4月14日,吉林省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战略联盟成立,标志着两市加快推进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要明确主攻方向。加快长春西新区、吉林汽车产业园区以及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要素集中、企业集群、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配套率,形成产业间有机融合、配套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省长王儒林强调。

两市牵手,让汽车、石化联姻,“拉长补短”。按照全省4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和50%的省内配套率计算,零部件配套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而其中橡塑零部件规模可达800亿元,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快速增长的汽车需求,更将带动车用化学产品的发展。

两市牵手,重点打造一汽、吉化、大成、长客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建立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为吉林加速发展的战略高地。

辐射,城乡在跨越

出吉林市正北方向十几公里,是龙潭区金珠乡所在地。过去,这里是典型的农村,一片片农田,一间间低矮的农房。长吉一体化后,它变身为吉林北部工业新区。记者看到,空旷的原野上,一栋栋新楼已拔地而起。

“这就是被征地的4个村村民的新家,”金珠乡党委书记兼乡长肖海库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计划,用5年的时间,让全乡14个村两万多农民都住进楼房,过上城市生活!”

据了解,按照长吉一体化规划,长吉北线经济产业带中吉林北部工业新区落户金珠,吉林钢铁、吉林碳素、华丹啤酒、凯赛等一批老工业企业和极具实力的新兴企业的进驻,让金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使金珠农民生活彻底变了样。

“让农民市民化,农民就业非农化,农民土地集约化。”这是肖海库思考的“三化”。

用宅基地换房,只是农民市民化的开始,接下来是宅基地复耕,并置换成建设用地。

“一部分出让,用于上项目,一部分将成为农民创业园。”肖海库憧憬着美好未来,“5年后,这里的农民将全部成为产业工人或创业老板。”

和金珠一样,长吉主战场上,多点“开花”,辐射作用彰显。

永吉县岔路河镇,吸引了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项目落户。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战略性合作项目。

2010年9月9日,中新食品区第一个开工建设项目——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在岔路河镇启动。作为长吉一体化战略布局中的旗舰性工程,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个总投资108亿元、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新吉林食品区,将建成1000亿元产出能力和30万人口的新城市,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国际合作先导区和安全健康食品生产加工区。

中新食品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兴奋地说,正是长春、吉林两市的融合效应,才会有这么大的项目落户岔路河。

同样,4年前,还只是一个占地0.2平方公里的九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如今,鳞次栉比的厂房、错落有致的楼房、绿树成荫的马路,一座现代化“农民新城”正悄然崛起。

……

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隋忠诚表示:“长春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将进一步强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县城和重点镇发展。”

长吉一体化作为主战场,是统筹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它的试验成功,引领着全省城镇化的脚步。

记者看到,随着统筹城镇化的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不仅生活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念上也在彻底转变,全民创业成为吉林发展助力。同时,城镇化也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突破口,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预计,到2020年,长吉一体化区域将转移农业人口300万人,为全省统筹推进城镇化贡献达80%以上。”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晓教授说,通过要素的聚集可以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形成中部城市集群,把城镇化与产业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相促进、互相支撑。“届时,长吉之间犹如广州和深圳之间一样。”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