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湿地比森林更重要

文章导读: 2010年末,鄱阳湖区候鸟频遭捕杀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然而,应当引起关注的不只是候鸟,更是包括候鸟在内的整个鄱阳湖湿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I江西报道

2010年末,鄱阳湖区候鸟频遭捕杀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然而,应当引起关注的不只是候鸟,更是包括候鸟在内的整个鄱阳湖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更加重要。”江西省林业厅长刘礼祖这样评价湿地的作用。他的重要依据是,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的繁衍比森林更加丰富。“有水的地方就有湿地,就有生命。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污染物,都靠湿地来分解。为什么很多地方的水富营养化?就是因为湿地的功能退化了。”

日前,针对如何建立湿地的长效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人鸟争食等问题,《中国经济周刊》对刘礼祖进行了专访。

我现在到处鼓励大家建湿地公园

《中国经济周刊》:江西省湿地公园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供其他兄弟省市借鉴?

刘礼祖:应该说,建设湿地公园是扩大湿地面积、保护水质最直接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我现在到处鼓励大家建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建得越多,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就越大,还可以给老百姓一个休闲的地方。不论哪个地方想建湿地公园,我们都鼓励,实行激励机制,对成功晋升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的,分别给每个9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现在全省各地建设湿地公园的热情非常高,去年全省就晋升国家湿地公园4个、创建省级湿地公园23个,今年我们还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

湖区“天网”已全面清除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底,鄱阳湖区候鸟频遭捕杀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主管部门,针对此现象采取了哪些对策?

刘礼祖:鄱阳湖情况复杂,一是湖面广阔、地形复杂。湖权、草洲权属界定难,甚至有的县界都存在争议,不利于湿地和候鸟的保护管理。二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比较突出。湖区群众生活比较贫困,长期以来形成了“靠湖吃湖”的观念,加上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还没建立,所以出现了“人鸟争食”等一些破坏湿地资源的现象。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受高额利润的驱使,采用投毒、麻醉、布“天网”等方式捕杀候鸟的现象还在某些地方存在,给湿地和候鸟保护带来压力。

去年底,鄱阳湖区“天网”捕鸟经媒体报道后,我们立即组织开展清除“天网”工作,并派出督导组、暗访组深入湖区,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等工作情况,目前湖区“天网”已全面清除。

《中国经济周刊》:“人鸟争食”是一个现实困境,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解决这个困境的出路在哪里?

刘礼祖:鄱阳湖区交通很不方便,过去没有路,那里的老百姓都是坐船,跟外界没有接触,种不了水稻,靠挖沙、捕鱼为生,有的会捕鸟,他们没有其他的收入。湖区老百姓很苦,没有生计,甚至对于捕鸟的人,我们也要理解他们,不能都把老百姓抓来,这是不行的。

我们也在积极推进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缓和“人鸟争食”矛盾,同时加大保护工作经费的投入。

非工业区生态补偿标准向发达地区看齐

《中国经济周刊》:江西是欠发达省份,却也是生态保护最好的省份,怎么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呢?

刘礼祖:虽然江西是东部欠发达的省份,但花在生态建设上的钱,非常舍得。江西省委苏荣书记曾要求,沿湖和“五河”源头不能搞污染企业。污染企业全部关掉,这是一般的地方做不到的。另一方面,他把这些不能搞工业的地方,生态补偿的标准都提高了,提到了15块钱一亩,跟广东、浙江的补偿标准差不多,但江西的财政怎么能跟广东、浙江比呢?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全国湿地保护从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要做好哪几项工作?

刘礼祖:一是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二是尽快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湿地资源所有者、管护者,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并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作出妥善安排。三是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 “十一五”中央财政投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资金只有14个亿,只占《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规划》的三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急需得到有效解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