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合肥,我们来对了

文章导读: 15年前,日立建机开始考虑在中国内陆建厂,我参与了选址调研,当时脑子里本来没有去合肥这个想法。但我们去的几个地方,都对国企和外资能否很好融合有所顾忌。就在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时任合肥市市长钟咏三先生打听到我们考察团的动向,带着市、区领导找到我们,并力劝我们到合肥考察一趟。

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先锋

15年前,日立建机开始考虑在中国内陆建厂,我参与了选址调研,当时脑子里本来没有去合肥这个想法。但我们去的几个地方,都对国企和外资能否很好融合有所顾忌。就在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时任合肥市市长钟咏三先生打听到我们考察团的动向,带着市、区领导找到我们,并力劝我们到合肥考察一趟。

说实话,我们到经济开发区一看,心里凉了半截,项目没几个,水田、水牛、牛粪倒是挺多。

在我们犹豫的时候,经济开发区提前做好了土地、项目规划,还联合矿机厂做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合资操作方案,这是我们在考察其他城市时从未遇到过的。虽说当时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对外资都非常热情,但大多数城市只说自己如何如何好,对合资后该怎么具体操作基本没有下文,但合肥经济开发区把这些都替我们想好了。我们一下子被他们的诚意和效率打动了,当即决定把项目布在合肥。

公司刚建设之际,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很不发达,公司的日本员工买东西不方便,难免有点抱怨。为此,开发区管委会主动找上门来了,将当时管委会仅有的几部轿车交给我们公司使用。

当年夏天,合肥地区下起了大暴雨,开发区的排水管承受不了突发性的汛情,刚建好的厂子进水了,我们急的不行。开发区当时的几十名员工全体出动了,时任经贸局局长的陈华同志早早赶到企业,打电话告诉我们要走哪条路,哪条路好走;副局长张露是个女同志,几个小时就呆在齐腰深的水里疏洪。当时的公司副总经理,现日立建机集团人事部长广田则夫经常说:“这才叫危难之际见真情。”

近些年,我们看着合肥经济开发区从旧的“三多”——水田多、水牛多、牛粪多,变成现在的新“三多”——企业多、项目多、人流多。我们公司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从最初的年产200台挖掘机到现在单月产量超过1000台。

2008年,金融风暴波及合肥,我们公司也受到了冲击,库存很大,销售停滞。开发区派驻领导干部和服务小组驻企服务了10个多月,工委书记、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姚卫东每个月都要到企业来4-5次,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给个说法。

更难得的是,他们还积极协调,帮我们搭建起与合肥“大建设”项目工地的对接平台,推介日立建机产品。这样,我们得以腾出精力集中到市场开发和产品研发上,2009年,公司逆势完成挖掘机销售8000台。

正因此,公司和开发区之间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2005年,我们将公司名称由“合肥日立”更名为“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成为日立建机在中国内地的企业总部,总部设立后,几十家上下游企业就跟着进来了,形成了现在的“日立工业园”。我们常常也现身说法,只要有日本客商来考察,我们公司一般是整个领导班子倾巢出动,推介开发区投资环境,希望企业能留下来。

今年初,国家出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让公司迎来进一步崛起的机会。我们公司现在有100多家配套厂,很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长三角地区,我们现在也在动员无锡江阴等地的配套厂积极进行产业转移。因为我们的经历表明,选择合肥,来到合肥经济开发区是选择对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