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盘活民间资本推动皖江开发

文章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国内正在形成的33个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群名列第13位。2008年,该区域人口占安徽省的45%,但创造了省内66%的经济总量。2009年,安徽已经成为我国内陆省份“万亿GDP俱乐部” 的14个成员之一。这说明,安徽基础设施体系明显改善,产业配套条件大为改观,有利于吸引高层次的产业转移,在产业分工中形成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国内正在形成的33个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群名列第13位。2008年,该区域人口占安徽省的45%,但创造了省内66%的经济总量。2009年,安徽已经成为我国内陆省份“万亿GDP俱乐部” 的14个成员之一。这说明,安徽基础设施体系明显改善,产业配套条件大为改观,有利于吸引高层次的产业转移,在产业分工中形成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

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扩大内需、充分就业、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推动创新、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保持稳定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小企业能否再度整体崛起,也是决定“皖江城市带”能否真正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区成败的关键。

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1.5%,银行贷款率只有4%。大多通过企业之间募集或向供应商赊账,以及利用企业相互之间的三角债拖欠等方式来缓解融资难题。中小企业在获取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完全处于弱势地位。

但实际上,中国民间金融规模庞大,仅以浙江为例, 其几个主要城市的流动性资本就超过1万亿元。一方面是民间到处泛滥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在资金上嗷嗷待哺的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民间资金和中小企业之间合法、合规、安全、有序的资本流通渠道至为重要。

同时,我国各省市地方配套拉动内需的资金普遍捉襟见肘。如果不集中民间资金的力量,就难以形成资金集合的优势。

“皖江城市带”可以借鉴浙江的做法,尽快出台类似浙江省2010年4月颁布的《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登记办法》,以期深度发掘债权和民间资金资源,从而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更多活力。

浙江推出的政策,就是为了给浙江的民间资本创造一个落地的载体,实际就是让私募基金在当地实现合法化。通过扩大场外交易市场,面向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开辟快捷、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为证券市场输送优质企业,为风险投资提供投资场所和退出渠道。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更多的具有盈利性、成长性,甚至高效能的投资公司,真正实现当地民间游资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对接。不但会使社会上那些追逐热点的大量资金回流,而且还能规范和疏导民间资金进入到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中,彻底盘活民间资本,尤其组建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将会更加充分带动中小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皖江城市带”完全可以依照此举,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分散能力,并为产业创新和转型积累丰富的资本支持,培育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使得风险资本真正敢于和善于面向区内的所有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展开孵化机制的运作,切实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众多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发展平台,切实通过资本市场发挥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优化、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可充分整合安徽省内尤其是“皖江城市带”内的各类场外交易市场,为非上市公司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提供孵化培育机会,也可筛选优秀企业挂牌交易,使股权和私募投资基金份额的流转和私募基金投资者的进退有序,切实引导风险承担能力较强、富有私募投资经验的机构投资者成为投资主体,从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完善配套服务、整合规范交易市场,为各类中小企业的产权、物权、股权、债权等提供交易平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