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世界经济“不确定”中的“确定”
——2024年全球经济分析

《中国经济周刊 》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如果说俄乌冲突是美国挑事的结果,那如今的中东战火则更有些美国在中东失控的味道。总体看,美国试图重构世界,而过程中又进退失据,由此带给全球政治、经济以更加浓郁的迷茫,这恐怕就是2023年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

但无论如何,两件大事的发生则给2023年全球经济带来了些许光亮:第一,中国疫情防控转段,经济恢复发展,这对全球经济无疑是个喜讯;第二,美国政界开始“校对”中美关系的“进退之据”,而这个细微变化,似也促成了一次举世瞩目的会面。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最高层的一次坦诚深入的对话,对中美关系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有何影响?答案显然不简单。毕竟,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诚如2023年12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历史自信。”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判断引入经济领域,那我们应当确信:尽管“不确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常态和主要风险,但经济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滞,尤其当我们站在哲学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不确定”的常态化,那“不确定”本身就是“确定的”。

所以对中国经济工作而言,关键要看清趋势,探求“不确定”中的确定性,尤其要严格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

美国经济会在2024年陷入衰退吗?这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个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判断。毕竟,美元霸权还在,美国的国家实力,尤其是美国对全球经济的辐射力不容小觑。

从国际经济舆论看,认为美国经济至少会陷入“温和衰退”的观点并不少见,而且贯穿了2023年全年。开始时,一些华尔街巨头认为,美国经济“衰退”最早或将出现在2023年第四季度,而现在又改到了2024年第二季度。比如2023年12月27日,瑞士银行发布预测显示,2024年中期,美国经济衰退将促使美联储重新放松货币政策,甚至可能开启“腰斩式降息”模式。

全球最大资管机构之一、美国富达国际集团全球首席投资官安德鲁·麦卡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2024年美国经济表达了“衰退担忧”。他认为,2024年初,美国经济或会出现软着陆情形,即经济保持增长且通胀放缓,但随时间推移,之前紧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扩大,周期性衰退的可能性将快速上升。

更有甚者,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发出“警告式报道”: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一场破坏性超过大萧条的经济崩盘可能即将在2024年降临美国。白宫和国会如果不尽快削减政府支出,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什么原因促使这些机构作出如此判断?第一,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将美国基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至5.5%左右,尽管这一举措使得美国通胀率从2022年6月的9.1%降至3.5%附近,但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在此背景下,要不要继续加息?美联储会不会因为抑制通胀而使经济增长付出巨大代价?

第二,2023年美国财政刺激对经济增长的上行动力将在2024年消退。目前,美国居民家庭储蓄正在“减少”,资产负债表看起来并不那么稳健。一个重要的证据是: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这说明美国可用的货币数量正在迅速萎缩,而这样的情况只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过。更严重的是,货币供应量萎缩的同时,物价却高涨,越来越多美国人都在消耗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第三,在上述情况下,美国政府还要用一种霸者姿态开启贸易保护主义。表面是在保护美国利益,但层出不穷的贸易禁令,使得美国众多中小企业被逼上绝路。美国政府希望美国本土企业回归、资本回流,但往往物极必反,尤其是没有足够的利益诱惑,资本家们怎可能放弃海外市场?

第四,美国政府正在看不到尽头地增加国债规模。2023年1月,当美国财长耶伦就国债上限问题与国会争斗不休之时,美国债务总额接近31.4万亿美元,但到2023年年底的12月31日,美国债务已经逼近34万亿美元。在美国国债急速增长的同时,美国财政部2023年12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总规模环比减少391亿美元至75650亿美元,这是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2023年10月份针对美国债务形势发出警告,随着利率居高不下,企业违约率上升。这些因素引起海外投资者当月集中抛售美债。

第五,社会撕裂越发严重。2023年12月15日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23年1月底,美国无家可归者的人数已经超过65万人,同比增幅12%,创2007年开始统计这一数据以来新高。

过去10余年的事实证明,以上所有问题的堆积,时刻都在威胁美国社会稳定、经济安全。比如,稍有可借之由,社会就会爆发大规模动乱,而伴随动乱基本都存在“零元购+枪击”事件等一系列恶性社会现象。美国政府收入已经越发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公共开支,且收支之间已经陷入恶性循环。

改弦更张的美国经济

毫无疑问,美国经济和社会都存在严重问题,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去理解,不可持续的事态随时都有可能灭掉美国经济“虚火”,甚至继续大幅拉高世界对美国霸权的质疑。但现在分析美国经济似乎不能到此为止,我们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美国精英对美国经济的认知和政策走向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比如2021年5月27日,美国参议院以68∶30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旨在加强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以便与中国展开科技竞争。法案将授权约1900亿美元用于增强美国科技,并拨款54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微芯片和电子通信设备生产。毫无疑问,这是美国的产业政策。

再比如,当联邦基准利率升至5.5%时,一般人都会认为,34万亿美元国债所对应的利息将是美国政府难以承受之重。但按照美国精英当下的新观点:鉴于美国国债持有人大都是美国民众,所以国债利息支出实际是政府惠及国民的一种手段。所以,国债利息支付多一点,反而有利于美国消费;同时,外国人拒购或减低美债持有量也无须过分担心,只希望减持“悠着点”,别发生塌陷。

所以,为了更加有效地判断美国经济会否衰退,我们必须搞清美国经济的“新瓶”里到底装着什么药?尤其是当下,国际经济舆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各种烟幕此起彼伏。

美国经济的“新瓶”里到底装着什么药?2023年4月底,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一次演讲,题目是: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这次演讲在政界和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因为,沙利文不仅言辞激烈地批判了美国过去40多年一直推崇的新自由主义道路,更重要的是,沙利文解释了一套“美国新方案”,以纠正过去的错误。

归结起来,沙利文认为美国面临“四大挑战”:第一,在市场效率的名义下,除了金融等一些经济部门获得特权以外,美国整体战略物资的供应链,包括制造这些供给的产业链和就业全部转向海外,而美国的工业基础却被掏空了。第二,过去几十年,美国所实施的国际经济政策是错误的。因为,美国产业链、供应链过度依赖外国,导致本土经济脆弱,并成为他国推进经济或地缘政治目标的杠杆,形成地缘政治和安全竞争的新环境。第三,鉴于21世纪的经济是清洁能源经济,孕育重大增长机遇,所以美国必须有一个深思熟虑的、亲力亲为的投资战略。第四,贸易带动的增长是包容性增长,贸易收益终将在各国内部得到广泛分享,新自由主义的这一假设是错误的。在沙利文看来,新自由主义之下的贸易成果未能惠及美国劳动人民,而随着美国制造业被掏空,美国中产阶级失去了自己的阵地,不仅导致美国贫富两极分化,而且挑战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正因如此,美国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新华盛顿共识”试图以五条措施重建中产阶级,恢复美国活力。这五条措施是:第一,用现代美国工业战略在国内打下新的工业基础。第二,面对经济和地缘政治新现实,美国将与盟友和伙伴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可持续的经济,并确保各方具有建设能力、复原力和包容性。第三,超越传统贸易协定,建立着眼于时代核心挑战的、新的国际经济伙伴关系。包括创建多样化和弹性供应链,调动公共和私人投资,促进清洁能源过渡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等。第四,向新兴经济体调动数万亿美元的投资,革新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第五,构筑“小院高墙”保护美国基础技术。

当心迷魂汤和烟幕弹

很显然,作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讲话代表着美国政府决策层的“共识”,至少在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方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清晰明了地意识到:美国已经变了,而且是非常重大的转变。其核心在于:第一,否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以及与之相伴的、在“华盛顿共识”指引下的、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产业分工为特征的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第二,美国要通过沙利文所述的五大措施,重建美国工业体系。

但美国真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世界各国已经出现了质疑之声。比如,包括美国传统盟友都在提出担忧,美国的新作为,将会导致其他国家为之付出多大代价?再比如,一些有识之士尖锐地提出,中国已经具备完整的工业生态,在美国不断施压的情况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势必更加趋向完备,但美国,已经丢失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基础,是否允许美国在本土实现“再工业化”?

由此看见,美国重建供应链、产业链,已经不是说干就能干、就能干成的事情了。但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第一,万万不能掉进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迷魂汤”,重蹈美国经济“空心化”的覆辙。第二,在各种烟雾之下,万万不要单纯地以为,美国“再工业化”一定是“美国本土的再工业化”。其实,沙利文的演讲让我们清晰地领悟到,美国“再工业化”已经进入“历史上美国工业本土化”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它应当是美国完全掌控的、在全球范围内“重构圈层”的“美国工业再控制”。

必须意识到,面对新变化、新问题,我们恐怕不能继续沿用既往的经济理论去简单认定事物发展的新势态。毕竟,美国股市连涨14年,势必为美国重要企业群体带去丰厚的股权资本,而股权融资势必大减美国企业因高息而增加的债务成本。实际上,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本质是债务危机)之后,美国货币政策已经发生重大改革,即通过长期基础货币向市场注入海量“资本流动性”,以此挺高股市,扩大股权资本融资占比,从而降低债务风险,推动科技进步,转变经济结构。

欧洲经济危局

俄乌冲突让欧洲经济陷入危机。2023年圣诞节刚过的12月27日,一则噩耗传出: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号称“欧元缔造者”的雅克·德洛尔,在法国巴黎的家中于睡梦里溘然长逝,享年98岁。法国总统马克龙盛赞其为“不朽的欧盟建筑师”、人类正义的斗士。这当然是极高的评价,但问题是:德洛尔身后留下的“欧元遗产”未来会如何增值?同样是2023年圣诞节刚过,全球一些媒体都在传递着“欧洲消费惨淡”的消息,这则消息是否也变成了德洛尔弥留之际的心疼?

2023年12月17日,德国零售业联盟公布的个人消费动向调查结果显示,对最近的销售情况感到不甚理想的零售业企业占比接近60%,而350余家参调企业几乎一致认为,和上一年相比,来店客人数量有所减少,而包括节日装饰品在内,二手货人气走高,反映出欧洲人已经变得愈发节省。

该联盟估算,圣诞购物季,德国最后两个月的零售额将超1200亿欧元。尽管这个数据比上年同期增长1.5%,但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实际应当是下降5.5%。

法国情况好像也不乐观。市场调查机构CSA发布的数据显示,法国人2023年圣诞节的平均预算比上年减少3%,降至549欧元。

圣诞购物季的境况反映了欧洲经济走势。美国标普全球数据显示,包括德、法在内的欧元区国家,2023年12月份的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仅为47,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50荣枯线之下。2023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时隔三个季度再次降至负增长,对第四季度陷入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已经出现。整个欧元区已经出现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欧盟委员会预计,2024年欧元区GDP将增长1%~2%。考虑到通胀因素,消费者实际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恐有明显下降。

这就是欧洲当今的经济困境,这与美国经济政策转向极度自私是否相关?利用俄乌冲突扰乱欧洲的能源供给,逼迫欧洲工业成本和人民生活成本大幅攀升,其目的无非是要把欧洲资本,尤其是产业资本驱赶到美国,同时向欧洲输送美国石油、天然气,并从中获取暴利。

2024年欧洲经济会好过些吗?未必。2023年12月20日,欧洲48名经济学家接受调查,其中近2/3认为欧元区目前已经陷入衰退,而展望2024年,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2024年第一季度将恢复正增长,但预计只会是疲软的增长。他们警告,高利率、能源市场动荡风险和地缘政治不稳定,都会时刻威胁欧洲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的确,中东战火还在继续,如果石油运输线因此阻断,欧洲经济势必承受更大的痛苦。现在,美国为压制本国物价而忌惮油价上涨,但基于中东越发失控,美国成功压低油价的概率随之减弱,这恐怕也是美国大举开发本土油田的重要原因,但美国能源足以弥补欧洲被进一步撕大的供给缺口吗?显然,欧洲物价形势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其对应的风险会否导致欧洲经济萎靡预期加重?

亚洲的混沌

美国捣乱,也给全球经济最活跃地区——亚洲经济带来了混沌。当下,越南和印度经济正在依托美国打压中国的契机高速增长。同时,印度也试图借重美国对中国的搅局,增厚自己在亚洲乃至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023年12月29日,越南统计总局发布2023年越南宏观经济运行数据,预计全年GDP增速达5.05%。 数据显示,四季度越南经济同比增长约6.72%,高于前三季度增速。

同样,印度经济增长似乎也很强劲,至少从数据上看是这样。巴克莱和花旗集团分别给出最新预测显示,2023—2024财年(也就是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印度GDP增长率将达6.7%,高于两家此前6.3%和6.2%的预测;而华尔街巨头摩根士丹利也将印度2024—2025财年的GDP增长预测,从6.4%上调至6.9%。

如果说越南主要依托中国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印度经济为什么更快增长?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源自莫迪政府在大选之前,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并为在印度投建生产基地的外国公司提供补贴。据印度财政预算报告显示,印度政府已连续第三年增加资本支出,且增幅高达33%,数额达到10万亿卢比(约合1200亿美元)。

很显然,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印度央行自2022年连续6次加息的情况下,印度经济能够取得高速增长实属不易。不过,强劲的经济增长也为印度央行将物价涨幅压制到4%以下带来了困难。

在亚洲经济体中,最为怪异的是日本。尽管在央行长期维系极度宽松货币的政策背景下,日经指数创出历史新高,经济也似乎露出了走出困局的迹象,但其稳定性却受到各方严重质疑。尤其是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严重威胁着日本经济信誉水平。

分析认为,在日美利差急剧扩大的背景下,日元大幅贬值,这使得企业海外投资赚得盆盈钵满,日经指数高胀,而且加薪幅度也创出了近30年来的最高纪录,但同时伴随而来的却是持续的物价飞涨,这不仅让日本中小企业进口成本攀升,而且导致日本民众实际收入缩水,国内消费萎靡。

更重要的是,岸田政府对此反应迟缓,直至2023年11月初,才推出总规模17万亿日元的综合经济刺激计划。但是,鉴于减税要到2024年6月才会实施,减税和补贴覆盖面也非常有限,所以其政策效果受到质疑。有评论认为,岸田此举无非是想借此拉高内阁支持率,而并非真想为民纾困。日本各大媒体基本每月都会就内阁和政党支持率及相关政策等进行民调。岸田的内阁支持率在2023年11月又出现明显下跌。《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时事社民调的内阁支持率分别为25%、24%和21.3%,均创自民党2012年12月重新上台以来新低。

对岸田政府而言,更大的坏消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度,日本GDP预计为4.238万亿美元,低于德国的4.4298万亿美元。它意味着,日本将失去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地位。

与此同时,岸田政府大幅增加国防预算,2023年度,日本防卫费用较上一年度增加了26%,而2024年度还要继续增加13%。此举,不仅将日本纳税人的钱大量输送给了美国军工复合体,而且偏离了日本战后和平道路和专守防卫方针,给地区安全、世界局势以及日本百姓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则给日本带来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

2024年亚洲经济将会何种走向?恐怕更加扑朔迷离。因为美国在亚洲的搅局只会加力,不会停止。应当可以肯定:面对“大变局”,亚洲许多国家心情复杂,它们既不愿亚洲出现欧洲和中东那样的动荡,搅乱自己的平静生活,但同时又希望在夹缝中获取渔翁之利。或许,正是这样一种心态,亚洲各种势力将更加活跃,尤其在对待中美关系的问题上,反复无常的特征也会更加突出。

办好自己的事,让世界离不开中国

2024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甚至可能更复杂、更严峻、更不确定。该怎么办?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用一句大白话说:办好自己的事,让世界离不开中国。这实际也是三年疫情带给我们的经验,中国只有办好了自己的事,世界无法离开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更好相互促进。

办好自己的事,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宏观调控的精准有效,离不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深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应当注意到,各项要求多集中于“国内大循环的加快构建”上,而在外资外贸方向,中央并未简单使用“促进、扩大”的字样,而是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提出“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等一系列自主可控、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23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坚决克服内外困难,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26万亿元,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抗洪灾、化债险、保交楼成效明显,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这一切都为2024年中国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疫情导致的“磁滞效应”已经逐步弱化,再加上中央推出一系列积极的民营经济政策,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必将强于2023年。诚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但是,未来并不轻松。要使中国经济在2024年进一步回升向好,我们还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判断,这主要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所以我们必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同时,要增强信心、底气和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我们必须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我们必须“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开拓奋进,2024年的中国经济步伐就一定会更加坚实、更加有力、更加精彩、更加气壮山河。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