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需要怎样的货币政策
——必须尽快结束“明松暗紧”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无论如何,货币政策必须对实现中国经济目标发挥关键作用。中国经济目标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告诉我们:从长期的角度,就是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短期的角度,就是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重点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作为正宗的需求性政策,货币政策不仅要大力扶持和培育国内有效需求,而且应当以“稳健”的确定性姿态,对冲各种不确定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真实的货币宽松,而绝不是“明松暗紧”。为此,我们应当彻底改革货币政策方式,从“单一利率调节”转向“量价两条腿走路”,尤其是尽快释放长期基础货币,压低货币乘数,促进金融市场“长期资本形成”,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更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要改变“单一利率调节”的货币政策方式?因为是它促成了金融短期化。站在实体经济角度,不断推动金融短期化的货币政策,实际是“明松暗紧”的货币政策,因为它所促成的是偏离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市场;站在国家经济角度,“明松暗紧”的货币政策长期压制经济增长,以致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站在金融市场角度,金融短期化必然导致“流动性陷阱”,因为过短的信贷实体企业不要,而不能推动实体企业创新的金融企业也不需要。换句话说,短期流动性再充裕,也不会诱发企业需求。

解决方案是什么?中央银行必须坚决实施货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地摒弃导致金融短期化——“明松暗紧”的货币金融技术,为实体经济提供真实的、长期资本流动性充裕的货币政策环境。

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中国股市也恰恰需要这样的货币政策环境。两个方面:第一,能够提供大量“长期资本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环境;第二,能够带给市场清晰明确、持续稳定且积极向上的货币政策预期。

有人认为,中国股市问题,主要还是股市自身的制度问题。但我们必须意识到:“长期资本流动性不足”和“股市自身制度错误”是中国股市两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防止顾此失彼的改革。我们必须看到:对股市而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确实是万万不能的;进一步而言,只有短钱而没有长钱,必定导致股市风险巨大且定价功能打折扣。因为,资本定价必须依托资本流动性,而不是货币流动性。货币流动性之于股票市场,快进快出是其基本特征,它必然导致股市大起大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