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向宇:推动长沙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郭志强) 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连续多年部署研究知识产权工作。《湖南省人民政府 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高四新”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也实施一年有余。作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最为健全的城市,长沙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长沙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什么?如何在知识产权便利化改革上寻求新突破?

围绕上述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向宇。

11.jpg

《中国经济周刊》:11月13日下午,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强省建设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长沙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哪些成绩?面临哪些挑战?

侯向宇:近年来,长沙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有关知识产权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长沙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长沙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长沙一张闪亮的“名片”。长沙是全国唯一集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知识产权强市创建、重点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重点改革创新任务于一体的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次将长沙改革创新经验向全国推介。

2022年,长沙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今年又入选首批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并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上就知识产权指标作典型发言。长沙市知识产权局连续三次荣获人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长沙知识产权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易发多发,运用互联网、区块链、AI等新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不够、手段还不强。此外,一些中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招聘专业人员负责归口管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壮大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早在2021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窗口”的总体工作要求,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土壤”。目前,长沙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有哪些成效?未来便利化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

侯向宇: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的重要手段。

2020年以来,长沙先后印发《全面推进长沙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科学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现已建成以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龙头、省级以上园区综合中心为骨干、各区县(市)服务站点为基础的立体化公共服务网络。

目前,长沙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备案网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等国家级平台11家,省级和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点46家。同时,长沙还创新开发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知识产权进行数字化存证,有效化解企业知识产权存证难、维权难问题,存证达到260余万条。

此外,长沙还建立企业联络员机制,主动下沉企业、上门问需,精准匹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创新开展“知识产权体检”服务,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全面、翔实、管用的知识产权体检报告。今年6月,长沙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

尽管长沙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在知识产权便利化改革方面仍有一些“硬骨头”要啃。

为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求,长沙知识产权便利化改革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监管服务体系。坚持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推动出台《长沙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惩侵权 协助维权”若干措施》,着力构建“严惩侵权 协助维权”长效机制,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二是加快升级建设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着力拓展举报投诉“一站式”受理、侵权检验鉴定技术支撑、重大案件集中会商、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庭审、国际知识产权事务协作、信息化公共服务等十大功能,努力建成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受理、案件流转办理、处置结果反馈专业化的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三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坚持以便利化、规范化、专业化、样本化为引领,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要素保障,全面加强长沙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标准、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加快建成“三高四新”知识产权强市。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顶部